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雁语秦音

雁语秦音话古今

 
 
 

日志

 
 

“杨家寺的正客”语境之我见  

2012-07-22 01:31:00|  分类: 抒情散文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杨家寺人——秦州雁

关于“杨家寺的正客”这句话,皆因为自己的先祖打宋元时期开始就扎根在杨家寺,皆因为自己依然是土生土长的杨家寺人的缘故吧,自幼就听祖辈们讲述过围绕这句话产生的旧典故。如今作为名不见经传的民间传说,我们虽无需再费力费神的去查找其起源、来源,但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与使用这句话的人的用意,我仍觉得有必要进行一番推究。

“杨家寺的正客”这句话,起初绝不是一句用来损人的话。这句话起初的用意在于在众多的亲戚朋友中,突出的体现出杨家寺人作为“正客”而非“陪客”的尊贵身份。这恰如当今秦州西路的乡下人在办理婚丧大事时,在所有的客人中首先得区分开来以祖母、娘舅家为主的“老外家”,以母亲娘舅家为主“正外家”,以七姑八姨为代表的底亲家,以及以邻里乡亲等为代表的朋亲家身份。这种称谓只是区分开来了客人的身份,但自古至今并没有语义上的尊卑贵贱之分,更没有歧视人的语境与意思。相反,“杨家寺的正客”这句话,当初说出时恰恰是为了突出体现作为“正客”者是出人意料之外的远在乡下的“杨家寺”人,而不是其他地方人。

关于“杨家寺的正客”的传说不知有几个版本,我自小听说的典故是:秦州城里的某位老爷在迎娶杨家寺籍的一位小姐时,小姐家亲人都已作古。但迎娶新娘时若没有亲人陪送,那是很没面子的事,似乎就“名不正、言不顺”了。“亲不亲、故乡人”,乡里乡亲这时自然就是最为亲近的娘家人。但若派人去杨家寺请乡亲们来做娘家人,当年山路弯弯、大雪封山、路途遥远,那显然是件不容易的事。于是这位通晓世俗人情的老爷吩咐手下人在秦州城里遍访杨家寺籍人,只要是杨家寺人就被统统邀请而来,就近充当“娘家人”充作“正客”。如此找来的杨家寺人便是“士、农、工、商”皆有,衣着打扮各异了,而其中不乏有人衣着显得寒酸破旧些。尽管这部分人衣着寒酸,但尊贵的娘家人“正客”的身份让接待的人自然不敢以衣帽取人,自然不敢怠慢。其言下之意就是“你莫嫌弃人家穿的破烂,这些杨家寺的客人才是真正的客人、娘家人!那敢怠慢呀?”

当初的秦州人在这位老爷的婚庆仪式上,在所有客人中只把杨家寺人看作是“正客”而没把其他地方的客人作“正客”,这是对杨家寺人基于籍贯而来的娘家人“正客”身份的肯定,绝对没有一丝恶意的嘲弄。也许世人都有趋炎附势的习气吧,即使心理上有一点点衣冠取人,至少当初不会也不敢流露出半点的轻视。也许随着岁月的流失,这位出身寒门的杨家寺籍的夫人势力倒下了、远去了,于是那一帮子虽曾经做过娘家人但衣衫褴褛的乡下人形象就成了所有杨家寺人的代表与象征。“杨家寺的正客”也就不配再作“正客”了,“杨家寺的正客”就逐渐被变成狗眼看人低的一部分人嘲弄人的词汇。

最近又看到了另一则有关“杨家寺的正客”的网络文章:这位杨夫人在去世后的三周年祭日上,身穿麻布衫的“杨家寺娘家人”给人留下一个乡巴佬竟然敢不知天高地厚,无自知之名,又让人不敢招惹的印象。文章在最后说“后来“杨家寺的正客”这句话,其含义逐步演变为形容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甚至有点粗野莽撞的人的行为举止的专用词语了。比如某人在某场合未经允许便擅自闯入或径直穿过去,熟悉的人便会打趣地说:“你将喃杨家寺的正客地藏咋甲啥!”

话说至此,我便认为: 人爱有钱的,狗咬穿烂的。二十年前我在天水城里读书时就曾有人面对我杨家寺乡下人的身份说过这话,当年衣衫褴褛的我何尝不会在那些城里混小子的眼睛里悟出其用意?是呀,世俗的社会把正客看待成了陪客,传统的道德已是落日黄花,这是时代发展的悲哀!

杨家寺的正客这句话发展至今日,其含义早已不再是形容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甚至有点粗野莽撞的人的行为举止的专用词语,而是对乡下人身份的一丝嘲弄与不屑。只是在表达这种嘲弄与不屑时,我们杨家寺人已经成为一个专用的代名词与意向。这个专用代名词的使用者(一部分富人与城里人无论你来自“杨家寺”抑或“李家寺”、“王家寺”,其实他们是把整个贫穷落后的乡下人都视为被嘲弄、鄙夷、不屑的对象。而其根源在于社会财富占有上的不公,在于城乡的差别。这即是历史的悲哀,是现实的悲哀!

“你将杨家寺的正客的,想啥?”这难道仅仅是对杨家寺人的羞辱吗?在我们乡下人之间互相打趣时,我们从来就没听见谁说过这句话,倒是一些从来就瞧不起乡下人的城里人更乐于说这一句话。也曾记得二十年前在城里读书时,一位行为不肖的农家子弟不好好读书,被一位冯姓班主任骂了一句“把你吃黑面馍馍长大的东西!”我当年即哀其被教训的不幸,也怒其荒废学业不眷念乡下父母辛劳的不孝与不争,更痛恨这位班主任对乡下人的蔑视与歧视。于是我对一些城里娃戏说过“你们吃的面粉是我们碾场时在牛粪团团里拣出来充交公粮后的那些小麦磨成的!”

 愤懑不打一处来!

“离城一匝,又瓜又傻;离城一丈,全是乡棒。”这就是至今城里人对乡下人的评价。

“你将杨家寺的正客的,想啥?”这是两个阶层的人之间的隔阂。只要这个社会上有贫富差距,有城乡差别,就会有一些人乐于以说这句话来显示自己的尊贵,以说这句话来调侃、羞辱乡下人。由此,也就会有更多的乡下人以被人这样看待了为耻、以听到这种解释为遭受了羞辱!

  评论这张
 
阅读(469)|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